一是审核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把好谋划关。通过对财务数据的综合分析,摸清部门预算的全貌,重点关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方面,评价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追加预算依据的充分性。审查各项收支是否全额编入预算,揭示是否存在编制无依据、超标准、超范围的问题。从而促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二是审核预算执行的合法性,把好执行关。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三公”经费的使用,揭示是否存在不减反增、铺张浪费等情况,严守财经纪律的“高压线”。聚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监督管理、处置全过程,严查细究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点,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是审核项目绩效的可行性,把好质量关。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资金绩效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项目未合理设定并实现项目绩效目标等问题。评判部门绩效目标编制的完整性、适当性、相关性、可行性,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等,督促部门单位按规定要求及时建立健全有关财政资金绩效运行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