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创新审计模式,高效整合审计资源。采用“经责审计+”融合模式,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统筹推进,实现“一次进点、成果共享”。根据审计人员专业特长和项目实际需求,优化审计组人员配置,科学安排审计任务,避免重复审计和资源浪费,最大程度发挥审计监督的叠加效应。
 二是聚焦关键领域,精准锚定审计方向。审计组以“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在政策落实上,重点核查乡村振兴、惠农补贴、产业发展等重大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在资金管理上,聚焦经济管理权,强化对乡镇财政收支、国有资产、集体“三资”管理等领域的审计监督;在项目建设上,实地核查民生工程推进情况,关注项目建设进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项目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资金支出是否合规合理等方面情况;在权力运行上,关注领导干部个人廉洁从政情况,推动领导干部严守纪律红线。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强化审计成效。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问题成因,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对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定期跟踪整改进度,实时掌握整改进展情况,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单位进行重点督促和约谈,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挂钩,切实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