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扣财政资金,突出审计重点。围绕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和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重点关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管理、挪用和挤占滞留专项资金、违规处理国有资产以及“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等情况,揭示资金闲置、浪费等问题,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二是深化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疑点”。组建数据分析团队,对财政数据和一级预算单位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入分析。通过建立完善数据分析模型,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方法,开展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综合分析,统一下发审计疑点,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效率。
三是创新审计方法,开展“融合式审计”。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同步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单位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效益性;在政策跟踪审计中,关注相关财政资金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政策要求以及执行效果如何,以一次审计实现多项监督目标,避免重复进点、重复审计,充分利用有限审计资源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四是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审计人才库。持续抓实抓好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预算管理、财务会计、大数据审计等培训课程,邀请专家授课,更新知识体系。建立轮岗交流机制,让审计人员参与不同类型、行业的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积累经验,熟悉不同领域风险点,为实现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