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审计局深入贯彻“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要求,在市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创新建立“工作提示”机制,通过动态制发《审计工作提示》,实现信息互通,通过“提示引领、动态共享、协同贯通”,推动审计组间协同攻坚,有效破解审计资源分散、线索挖掘不深等难题,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效。据了解,该机制属全省审计系统首创。
一是深入调研夯基础,精准锚定审计方向。坚持“以研促审”的工作理念,提前6个月启动“穿透式”审前预研。组建专项调研组,通过文件查阅、座谈研讨、数据采集等方式,对24个重点部门开展深度调研。除常规财政财务数据外,主动对接非税、国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采集非税缴款、资产处置、政府采购等14类业务数据,构建多维数据资源库。通过系统梳理历年审计问题、精准识别财政管理堵点、重点摸排风险隐患,聚焦非税收入监管、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实施、债券项目建设等11个关键领域,科学确定审计重点方向,为工作提示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动态研判强指引,靶向推送审计线索。在审计实施阶段建立“周汇总、旬研判”工作机制,通过“线索归集—集体“会诊”—价值评估”三级审核流程,对各审计组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及时收集,组织业务骨干对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开展“集体会诊”,从线索价值、核查路径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确保提示内容精准有效。《审计工作提示》精准推送了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超标准配置资产、项目推进迟缓造成资金闲置等问题疑点线索,将靶向线索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审计指南”,为审计组开展工作提供清晰指引。
三是协同联动提质效,持续深化审计成果。创新构建“问题表征+核查指引+取证路径”三维核查框架,在工作提示中详细列明疑点线索可能存在的问题类型、核查思路及取证方向,并同步推送14类业务数据、33类法律法规依据,为审计组提供全方位操作指南。各审计组依托提示内容,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开展协同核查,形成“一点突破、经验共享、成果倍增”的良好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