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政治政策研究。首先强化政治意识,牢牢把握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和审计工作的政治功能,坚决扛起审计监督政治责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审计,做好审计工作。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其次深化政策研究,围绕被审计单位主责主业,梳理相关政策、制度及其出台背景,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责履行、业务运行和管理模式等,为研判审计对象、预判审计热点、确定审计重点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强化审计过程研究。设立总审计师岗位,负责审计质量的审核把关;进一步完善了审计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审计质量检查、考核和通报机制;将审计质量控制责任具体落实到项目负责人,做到“讲程序、留痕迹、可监督”,确保审计成果经得起检验。改进审理模式,从下达通知书开始,到出具审计报告,法规审理股始终进行跟踪复核审理把关,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理,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三是强化审计成果研究。注重审计成果研究总结,充分发挥《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作用,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审计监督与服务发展有效结合,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注重审计成果研究转化,聚焦近年来在各类审计项目中发现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围绕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定调研课题,并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总结分析现状,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