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账明责,夯实整改基础。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按照“问题类型、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要求”等关键要素进行分类登记。明确每个问题的具体整改责任人、验收标准与完成节点,形成清晰的责任链条和目标导向,为后续跟踪、评估与问责提供依据。 二是跟踪督办,推动实质整改。整改过程中实施“定期回访+现场核查”双轨并行的督办机制。对整改进展滞缓或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召开专题协调会,共同研判难点、明确路径、压实责任,确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地,防止问题悬置或整改流于形式。 三是多维评估,严把整改质效。整改期限届满后,围绕“问题是否解决、制度是否完善、风险是否消除”三个层面开展效果评估。如:针对工程质量类问题,重点核查是否按标准完成返工修复并通过验收;针对资金管理违规问题,核实违规资金是否足额追缴,检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同步优化,切实做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 四是协同联动,强化整改约束。召开审计整改联席会议,集中通报各责任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进度滞后、敷衍应付的单位进行重点通报,并提出进一步处理建议。借助跨部门协同监督力量,形成整改合力,增强审计结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推动整改工作真正实现闭环管理。
冀ICP备06024325号 河北省审计厅版权所有
本站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联系电话:0311-88606104